招生考试网
学历| 高考 美术高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专升本 中考 会考 外语| 四六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翻译资格 JTEST
资格| 公务员 报关员 银行从业 司法 导游 教师资格 报关 财会| 会计证 经济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务师 资产评估 审计师
工程| 一建 二建 造价师 造价员 咨询师 监理师 安全师 医学|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| 教案 论文 文档
IT类| 计算机等级 计算机软考 职称计算机 高校计算机 推荐-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招聘 军校国防生 自主招生 艺术特长生 招飞
 3773考试网 - 公务员考试 - 国家公务员考试 - 申论热点 - 正文

2015国考申论热点:工业用地监管困惑

来源:2exam.com 2014-11-28 16:35:12

 我国人多地少,节约集约用地一直为中央所倡导,近年来更制定各种指标督促执行。然而记者最近在中西部部分省市采访发现,一些指标“看是高压线,其实不带电”,根本没有起到约束、引导作用,一些地方用地尤其是工业用地浪费严重。面对这一情况,基层干部也向记者道出不少“监管困惑”。

  节地指标成“数字游戏”

  单位用地投资、产出强度、容积率等是衡量工业用地效率的重要指标。为了促进土地集约、节约利用,国家规定工业用地出让时,出让合同中须对这些硬指标做出明确规定。但记者在基层采访时,一些干部坦言,节地指标往往“写在纸上、说在嘴上,却难以落地,当不得真”。节地高压线“不带电”,难以遏制土地低效利用甚至浪费。

  在河南某市产业集聚区,记者随机翻开一家原材料加工企业的土地出让合同,其中明确规定土地容积率为1,亩均投入强度达到240万元。“实事求是说,这家企业用地实际容积率是0.7,投入强度不到190万元/亩,两项指标都达不到合同要求。”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光华(化名)说,其实在不少地方,节地指标就是“数字游戏”,企业说多少就是多少,政府部门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”,不愿去较真。

  采访发现,类似单位面积土地投入、产出强度这样的土地集约利用硬指标,在一些地方遭遇“软执行”已成常态。最近,记者先后走访了某市3个区县的工业园区,发现均未达到规定的土地投入产出要求,有的园区实际土地投入产出强度只有指标要求的1/5,普遍存在投资规模小、用地效率低、投入产出不达标等问题。有的园区厂房稀稀落落,大量土地长期闲置。

  “现在不少工业项目都是‘书记挂帅’‘县长工程’,领导费了大力气把企业招来,要为土地不集约利用把人家撵走,确实不现实。”西部某县国土局规划耕保科科长陈明林(化名)说,一些企业为了拿到土地搞“数字造假”,在“纸面上”上提高投入产出强度、投资规模等,以满足政策要求。县里不少人觉得本地经济发展落后,更应该加快上马工业项目,不能因为土地不集约利用这样的小事,误了招商引资的大事。

  供后监管存盲区

  工业用地供后监管,是确保土地及时高效开发、达到集约节约利用要求的关键环节。但一些国土部门干部反映,工业用地出让后,对于企业是否按合同要求及时开竣工、投资规模和厂房建设是否满足集约用地要求等,基层国土部门无法有效评估,存在监管盲区。

  据介绍,对工业用地供后监管主要有两条途径:一是由国土部门动态巡查合同落实情况,即在土地供应后,巡查项目是否按时开竣工、是否达到土地出让合同中规定的容积率、投入产出等;二是由工业园区、政府经济主管部门定期审核企业运行指标,监督核查土地利用状况。

  “土地供后监管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,无法形成监督合力。工业项目立项情况,由发改委、经信委负责;用地容积率由规划局负责;单位面积投入产出强度,工业园区、统计局才掌握。作为土地集约利用重要监管单位的国土部门,却难以实时掌握这些关键指标,有效监管无从谈起。”一位基层国土部门领导说。


  • 上一个文章:
  •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
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    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@163.com联系.
    推荐文章
  •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


  •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版权申明 | 网站导航 |
    琼ICP备12003406号